【介绍】:见谢毓秀条。
儿科著作。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10卷。清·余含棻撰于1834年。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惊风
《类证治裁》卷七方。篇蓄一握。水煎服。治脱肛,肛头虫痒。
病名。头皮癣疾之一。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由脾胃湿热蕴蒸,上攻头皮所致;或因接触传染而得。初起头皮毛发根部有小丘疹或小脓疱,形如粟米,破出黄水。逐渐形成硫磺色碟形黄痂,中央凹陷,有毛发贯穿,黄痂落后
医书。2册。席裕康辑。刊于1919年。本书辑录有关气功、导引的著作,如《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说》、《五禽舞行功法图说》、《八段锦》、《易筋经》等图说及《奇经八脉考》、内景图等。收集资料颇多,但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因素有宿寒,产后太虚,寒搏于血,血凝不行,上冲心之络脉所致。症见心胸闷痛,甚至胸痛彻背。治宜散寒以温通。方用大岩蜜汤。参见产后心痛条。
病名。古时记载妇科奇病。清·周贻观《秘珍济阴》:“妇人奇病名曰珍珠积。因血气凝滞,经水数月不行,如孕子状,但腹痛时,用手按之有小团,或至年余不产,形体消瘦,宜服琥珀汤(琥珀、生地、生泽兰),煎水酒对服
古病名。见《苏沈良方》卷五。指经历数十年不愈的喘证。多因风寒癖饮积肺,气道壅阻所致。治宜温肺散寒,化饮平喘,用九宝散等方。病未发时,宜培益正气。参见久喘条。
灸法之一。用水煮艾或其他药物以其热气熏患处;或用火燃艾以其烟薰患处称为薰灸。《肘后备急方》:“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薰之,一时即知矣。
【介绍】:见络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