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竹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由寒湿外侵,经气不行,血脉不和所致。证见脚膝软弱,行动无力,顽木浮肿。或拘挛疼痛,或恶寒肢冷。治宜温经除湿为主。兼予活血,通络,舒筋。选用木瓜牛膝丸、酒浸牛膝丸、独活
病证名。惊风之一。清·许宣治《许氏幼科七种》小儿惊风发搐“壮热痰涌,抽掣无声者,俗名哑惊。”用羚角钩藤、琥珀抱龙丸。
【介绍】:元代医生。湖北黄岗人。精通医术,著有《伤寒大易览》一书,为当时医家所推崇。
【介绍】:见朱肱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多因脾气虚寒,伤于冷食所致。其症面色或青或白,冷甚者,面色暗淡,唇口爪甲皆青,为脾气虚寒之极。治宜温脾散寒。轻证用当归散(当归、肉桂、人参、炙甘草、木香);重证用烧脾散(炮姜、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又作疰夏。因其发病每于夏令,故名。为小儿脾胃虚弱,又遇长夏润溽之气,感受湿热而致。《证治准绳·幼科》:“肢体怠惰不收,两脚痿弱,嗜卧发热,精神不足,饮食少思,口中无味,呼吸短乏
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不著撰人。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
出《颅囟经》卷上。即赤游丹。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脏寒泻。因婴儿断脐失护,风冷乘入,传于脏腑而引起。症见粪色清白,腹痛肠鸣。先用和气饮(苍术、紫苏、防风、赤苓、豆豉、藿香、陈皮、厚朴、炙甘草、生姜),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