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崔源

崔源

【介绍】:

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猜你喜欢

  • 喉中生肉

    病名。《本草纲目》食盐、附方:“喉中生肉,绵裹筋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此证喉中生重叠之肉,肿而不痛,日久则有臭气透出。即息肉喉风。详该条。

  • 内伤三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七情、房室、饮食内伤引起的消渴病。有精虚、积热之分。详见精虚三消、积热三消、消渴条。

  • 风热喉闭

    病名。系指喉闭之因于风热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风热喉闭内外俱肿者,谓其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风热相搏,发出外来则壅喉间。其人面赤腮肿,身发寒热,喉中有块如拳,外色鲜红。”治宜疏风解毒,泻火消肿。可

  • 叶氏录验方

    书名。3卷。宋·叶大廉辑。原刊于1186年。本书为作者在各地行医时亲自试用和收集的一部验方集。上卷为治诸风、伤寒、气病等验方;中卷为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等验方;下卷为小儿、杂病、眼目

  • 伤寒咳

    病证名。①泛指外感病中所出现的咳嗽。《伤寒明理论》卷二:“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气,寒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肺寒则外内合

  • 大力黄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痧胀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气、痧秽。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气为毒壅,火为毒升,故胸膈作胀,头目不清。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

  • 幼儿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这一时期机体对外界逐渐适应,机体生长发育较乳儿为慢,各种生理机能日益成长,接触外界比较广泛,生活更加多样化,语言及体质发育迅速;有助于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若哺

  • 五色五味所入

    药物归经内容之一。古人从五行学说出发通过五色、五味与五行所属而与脏腑经脉相结合的说法。即:色青,味酸,属木,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色赤,味苦,属火,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色黄,味甘,属土,入足太阴脾

  • 看瓜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