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阳维之脉。《素问·刺腰痛论》:“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则筋缩急。”王冰注:“肉里之脉,少阳所生,则阳维之脉气所发也。”②指阳辅穴。张志聪注:“肉者分肉,里者肌肉之文理也……足少阳阳辅穴,
出《卫生易简方》。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学著作。3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根据《金兰循经》等书中关于全身十四经脉循行的文字作了较详细的注释和发挥,并补记、说明了各
感冒之一种。见《丹溪心法附余·伤寒》。《时病论·冒寒》:“冒寒之病,乃寒气罩冒于躯壳之外,而未传经入里也。是以遍体酸疼,头亦微痛,畏寒发热而乏汗,脉象举之而有余,宜辛温解表法治之。”详见风寒感冒条。
证名。系指牙齿干燥失泽。《疫痧草》卷中:“火灼液亏是以齿干。”多由胃热炽盛,火灼津伤,或疫喉、痧疹未透,热毒内炽,上炎齿牙,或阴虚火灼牙齿所致。治宜清胃泻热,或养胃生津,或滋阴降火。方可选用清胃散、清
病证名。指泄利挟有表热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亦有指热泻者。参协热下利、夹热自利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豆腐疔。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