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呕吐因火郁气滞所致者。清·罗应章《经验医库·郁火积滞呕吐症》:“郁火积滞,呕吐,五心烦热,咽干口渴,有汗,神强气壮,面赤红活,脉沉滑数疾。”治宜泄火散郁,宜栀连二陈汤。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黑水凝翳内障。见该条。
【介绍】:见陆以湉条。
书名。2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着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者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阴茎。《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宣通勿塞论》:“睾丸,囊中之丸,虽主外肾,非厥阴环而引之,则玉茎无由伸缩。”详阴茎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白术,详该条。
见医便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