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即风引汤第一方,见风引汤条。
切诊部位之一。即趺阳脉。《素问·至真要大论》:“冲阳绝,死不治。”见趺阳脉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上腭腭缝际前端,当齿龈上缘中点处。主治黄疸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同脾气虚。详该条。
指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称。参见精、气、神各条。
【生卒】:730~805【介绍】: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天宝(742~755)年间举明经,后官至检校司空左仆射。嗜读书,阴阳杂数无不通晓,尤精地理,著有多种地理图,并有《备急单方》1卷和《
亦称胆虚、胆虚气怯。病后气虚,内脏功能失调所致。证见虚烦不眠,易惊恐心悸,口苦多疑虑,常叹息。《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治疗常
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总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处。能清心火,退心经热病。治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抽掣,惊风等症。《小儿按摩经·六筋》:“诸惊风,掐总筋可治。”
【介绍】:南宋医家。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平素喜好医药,尤爱收录医方。曾将先世所传及平日常用验效方汇集成册,编成《叶氏录验方》三卷。此书曾经医士刘良弼、许尧臣详加校正。
即泄泻。窍指“后窍”。《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复,则湿变乃举……甚则入肾,窍泻无度。”详泄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