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合剂为中药复方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并保持了汤剂用药特点,服用量较汤剂小,可以成批生产,省去临时配方和煎煮的麻烦。
亦称七死脉。危重病出现的特殊脉象。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详各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即阴蚀。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呼吸微弱短促,言语无力。可由脏气虚弱或水饮内聚所致。《诸病源候论·少气候》:“所由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藏府,水者
痰证之一。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挟痰伤寒》:“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莝,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酌量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碜,参杂砂土之意。本症指目有沙涩感,详目沙涩条。
书名。16卷(又有14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本书曾收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红大戟,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痿病四肢痿弱,足不能行之症。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素问·痿论》:“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顾氏医镜》:“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五痿虽异,总曰痿躄。”详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