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晋·王叔和《脉经》根据这些征象总结出二十四种脉象,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
出《肇庆志》。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证名。小儿中风口斜僻,是风邪入于颌之脉络所致,见于面神经麻痹。治宜疏风舒筋,用防风散内服;外用蓖麻子、樗根皮、栝蒌瓤研末,以大麦面作饼,上掺药末,左患贴右,右患贴左(《太平圣惠方》)。针刺地仓透颊车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①惊悸怔忡、心神慌乱的一类病症,可用重镇安神法或用养心安神法以平定之。②小儿惊风抽搐一类病症,可用镇静平肝法,如磁朱丸之类平之。
病名。多由素体虚弱,更兼忧思郁怒而成。症见咽干、微肿痛,大便自利,舌苔白滑。其发病缓,其色淡。《医宗金鉴》卷六十六:“慢喉发缓体虚生,微肿咽干色淡红,或由暴怒五辛火,或因忧思过度成。”若午前痛甚者,服
怯弱无力。《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灵枢·寒热病》:“精泄则病甚而恇。”
病名。见《万病回春·泄泻》。即滑泄。详该条。
专指儿科的出血性病证。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九窍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阴出血。小儿九道出血,多因乳母喜吃辛辣之物,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郁蒸于内,或因护养过暖,积温成热,热极则涌泄;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