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类方准绳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无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党参、莲子、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药。方如参苓白术散
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咽喉经验秘传》:“牙痈一名牙蜞风。初起有小块,生于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其状高硬。”即牙痈。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幼科推拿秘诀》。详双龙摆尾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四十二号旅象方。贝母二钱,姜黄一钱,细辛、橘红各八分,青皮、厚朴各七分,荆芥六分,乌药五分。水煎,冲砂仁末五分,微冷服。治头痛痧,痰气壅塞,痛入脑髓,发晕沉重。《杂病源流犀烛》
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晚清文人。字咏植。江苏武进人。撰有《周礼医官详说》一书,对古医政制度有所考释。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
旧病名。又名产后肉线出。《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