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黄

惊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惊黄者,面色青黄,心多惊悸,口舌干燥,不肯眠卧,卧即多言语狂乱,身体壮热。”治用点烙法,内服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白茨叶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 中焙(bèi 倍)舌

    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 阳明衄

    病证名。即鼻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后秋至冬为阳明衄。”参见鼻衄条。

  • 伤寒辨证

    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

  • 嗅气味

    闻诊内容之一。嗅闻病人身体、口腔和各种排泄物的气味。如身上有溃腐疮疡,则发腐败的臭气。瘟疫或肝肾病危重时,也常有特殊臭气。肺胃有热,则口气臭秽。胃有宿食,则口气酸臭。肺痈咯脓血痰,则味腥臭。鼻渊则鼻出

  • 赤痛如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荣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本证

  • 外阴白色病变

    病名。亦名女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症。指女阴皮肤脱色变白,上皮角化萎缩或增厚粗糙,外阴搔痒,或伴有裂痛。属阴痒、阴痛、阴疮等证范畴。多因肝肾阴虚及肝经湿热所致。若因肝肾不足,精亏血少,血虚化燥生风。

  • 弯针

    指针刺时由于某种原因而致针身在肌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此多由进针过快,刺激太强引起局部痉挛收缩;或针体触及坚硬组织;或患者体位移动;或某种外力碰撞而引起。轻度弯针可缓慢退出,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时,应轻为摇

  • 腰背痛

    证名。出《灵枢·五癃津液别》。指腰部疼痛连及背部之症。多因肾气虚弱,风寒侵袭所致。治宜补肾祛邪。可用独活寄生汤、菊花酒。若久坐则腰背作痛,可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参见腰痛条。

  • 对座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大金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