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慢惊风

慢惊风

出《太平圣惠方》。又名天吊风惊风的一种证型。大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但也有因小儿体弱,一病就成慢惊者。临床以发病缓慢,无热,抽搐时发时止,缓而无力为其特点。《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之候,或吐或泻,涎呜微喘,眼开神缓,睡则露睛,惊跳搐搦,乍发乍静,或身热,或身冷,或四肢热,或口鼻冷气,面色淡白淡青,眉唇间或青黯,其脉沉迟散缓。盖由急惊过用寒凉,或转太骤,传变成之。”治以培补元气,温运脾胃为主。可用逐寒荡惊汤(《福幼新编》:胡椒、炮姜、肉桂丁香灶心土)或六君子汤加全蝎木香白附子南星。如脾虚肝旺,惊搐频作,宜健脾平肝,用缓肝理脾汤(即异功散桂枝白芍扁豆山药)。但也有久病伤阴虚风内动者,宜滋阴镇静,用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阿胶、白芍、石决明、双勾藤,生地、炙甘草茯神鸡子黄络石藤牡蛎)。

猜你喜欢

  • 茅根

    出《神农本草经》。即白茅根,详该条。

  • 白花岩陀

    见《云南中草药》。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 甘姜苓术汤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 两胠(qū 区)疼痛

    证名。指腋下胁上部疼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与温药服之。”参胜胁肋痛条。

  • 产后腹痛

    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指产后小腹部疼痛。多因血虚胞脉失养,或血瘀、寒凝等瘀阻胞脉所致。其中瘀血阻滞胞脉而致腹痛者,又名儿枕痛。若气血虚者,症见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则

  • 走马喉闭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九。即走马喉风。见该条。

  • 肺花疮

    病名。《冯氏锦囊秘录》卷六:“阴虚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疮,名肺花疮。坎离加元参甘桔。不可用冰片吹药,恐辛散疮转溃也。”《疡医大全》卷十七:“喉癣即肺花疮。”详见喉癣条。

  • 寒毒

    伤寒病因。《诸病源候论》卷十:“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焉。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寒毒藏于肌骨之中,至春变为温病。”

  • 叶氏女科证治

    书名。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4卷。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

  • 脾痿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