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喉浅论》卷下方。鲜金银花、连翘、犀角、栀子、黄连、牛蒡子、玄参心、人中黄、马勃、薄荷、绿豆衣、板蓝根。水煎频服。治疫喉腐烂,灼热汗少,神烦痧隐,口渴,面赤项肿,脉弦数,舌苔干黄。如便秘,加大黄。
【介绍】:宋代人。撰有《保生护命集》1卷,已佚。
病名。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九虫者,一曰伏虫。”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虫蚀所致。证见困倦少食,腹痛腹泻,甚则面黄浮肿,体力锐减,或不食羸瘦,或异嗜茶叶、生米、草纸等。治宜健脾杀虫。方用
法医学著作。清·许撰。4卷。本书为《洗冤集录》的一种增注本,除校录该书原文外,每段均加眉注小标题,另有评论、释义,使读者易于理解。作者本人通过多年的验尸实践,根据尸骨实物重新绘制了比较确切的全身骨骼解
证名。多由热毒结于胃经,或杨梅疮毒上攻所致,症见小舌生出白点或红肿而烂。治宜泻火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或参见杨梅疮条。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腰部,两掌徐徐前推,旋臂使掌心朝下,边推边上身随势前俯,然后上身挺直,两掌收回至腰部。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卜芥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海芋之别名。各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徧身肿胀痧》:“痧者,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若误饮热汤热酒,便成大害,此
病名。见《囊秘喉书》。鏁,同锁(《集韵》)。即锁喉风。参见喉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