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解溪,见该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人先天他痛,忽被鬼邪所击,当时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差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疰也。”可选用犀角散
眼科病证。《古今医统》:“此症肝虚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治宜清热养阴,明目退翳等法。
见《傅青主女科》卷下。即通乳丹,见该条。
病名。《外台秘要》卷七:“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即小腹部胀满而伴有拘急疼痛的病症。宜服七疝丸。
病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因气逆造成的儿不能下生。多因产妇临蓐心怀恐惧,恐则神怯,气机不利,气逆不行小儿转动无力所致。症见临蓐数日,儿头尚未到产门不能下生。治宜利气安神,调畅气机。除安慰产妇之心,使其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在体表上发生的具有循经特征的病理现象。它主要反映病理生理和经脉皮部之间的某些规律性联系。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灵枢》所载的经脉病候均有这方面的内容。后世的主要针灸著作,亦多有载述。循经病理反应有多种多样的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髌骨因跌扑引起脱臼。详脚膝出臼条。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指患疮疡时,病情发展顺利的症状而言。其表现为:疮疡从小而大,疮顶高突,焮赤疼痛,根脚不散;已成则顶高根收,皮薄光高,易脓易腐;溃后脓液稠厚黄白,色鲜不臭,腐肉已脱,肿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