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专著。撰人未详。刊于光绪九年(1883年)。书论霍乱吐泻、四时疫气均系温暑湿热所致,治法应以败毒驱邪为主,尤以保津液为要,故列观音救苦甘露饮,取其和平中正之义。又将理中汤、五苓散列为治霍乱吐泻之要
病证名。腰背高度强直,使身躯仰曲反张如弓状,故名。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幼科》:“足太阳脉夹脊抵腰中,且主周身之气,外邪感之,经络拘急,所以背反张。又肝主筋,肝风盛及肝血虚者,多见此症。”参见小儿痉病
书名。上海市中医学会编。本书是上海市中医学会在其举办的经络学说专题讲座的讲稿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编写的一部经络学专书。共三篇,上篇为经络学说总论,又分基本概念和经络功能与作用二章;中篇列述十二经脉、奇
病证名。外邪侵犯手厥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手心主心痛,彻背,心烦,掌中热,咽干,目黄赤,胁满。”参见心痛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即肛漏日久,气血衰败,脓水淋滴者。相当于结核性肛漏或因肛漏失治发展而成者。
见《陕西中草药》。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
喘,呼吸喘促;冒,眩冒。即呼吸喘促而头目昏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病名。指食后手足重着,默然欲卧之症。因脾胃虚寒而致。《肘后备急方》卷四:“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方: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
即猥退风。见《医学纲目》卷十。《万病回春·中风》:“腲腿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也。”参见猥退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