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文》。指月经。
病名。又名茧唇、紧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亦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
经穴别名。《针灸大全》作天鼎别名,见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后正中线,当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主治癫狂。略向上斜刺0.5~1寸。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一手伏脉。详伏脉条。
固,指二便不通;泄,指二便不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介绍】:清代医家。字祉庭。湖南湘潭人。长于喉科,撰有《疟痢成方、白喉辨症合刻》(1882年)等书。
病名。见《医门法律·秋燥论》。指感受秋季燥气而发的热性病。一般病情较轻,传变较少。《六因条辨·秋燥辨论》:“因秋令太温,雨泽愆期,风阳化燥,皷寰宇,以致消烁之势,乘虚袭肺,肺失清肃,则洒洒恶寒,翕翕发
①古病名。即大瘕泄。《难经·五十七难》:“有大瘕泄,名曰后重。”详大瘕泄条。②证名。指腹痛急迫,肛门重坠不适。《医宗必读·痢疾》:“邪迫而后重者,至圊稍减,未几复甚,芍药汤;虚滑而后重者,圊后不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