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时期邪毒入血引起的病症。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薄弱,产生抗体的机能不完善,皮肤粘膜柔嫩,容易破坏而致细菌邪毒入侵,入侵后也不易局限和消灭,因而发生感染,即易产生“正不胜邪,邪毒入血”现象。细菌邪毒扩散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了全身性的化脓性感染。甚则由于正气衰弱而出现“邪毒内陷,侵袭脏腑”危候。如皮肤的化脓性病灶、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出生时吸入污染羊水,或在胎内因母亲患败血症等都可引起。治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为主,可用清瘟败毒饮神昏紫雪丹黄疸茵陈蒿满天星。如正气衰弱,邪毒内陷,除清热解毒之外,尚须加重扶正之品,如人参黄芪之类。

猜你喜欢

  • 气端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足十趾之尖端。主治脚气,足趾麻痹,足背红肿;并用于急救。直刺0.1~0.2寸。艾炷灸3壮。

  • 水侧耳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育婴秘诀

    儿科著作。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家秘》。4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549年。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论儿科诊治要点;卷1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2论胎疾、脐风、变蒸及

  • 瘀血嗽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四。即瘀血咳。详该条。

  • 光剥舌

    舌苔突然消失,如剥脱样的舌象。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辨舌指南》:

  • 澄茄根

    见《四川中药志》。为豆豉姜之别名,详该条。

  • 刘居士

    【介绍】:见刘信甫条。

  • 发针

    ①即出针。《灵枢·逆顺肥瘦》:“浅刺而疾发针。”意指针刺深度较浅而很快出针。②指进行针刺。《灵枢·官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

  • 脉疝

    病名。《外台秘要》卷七:“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即小腹部胀满而伴有拘急疼痛的病症。宜服七疝丸。

  • 嗌干

    即咽干。《素问·热论》:“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属于虚者,少阴液亏,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虚则嗌干,治宜补肾养阴。属于实者,多系肺胃火炽,灼伤津液,咽嗌失于濡养所致,治宜清火、养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