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肩井。见该条。
病证名。《证治准绳·幼科》:“大便下血者,是大肠热结,损伤所为也。脏气既伤,风邪自入,或蓄热,或积冷,或湿毒积于脾胃,或疳食伤于脏腑,因兹冷热交击,疳湿互作,致动血气,停留于内,凝滞无归,渗入肠中,故
书名。2卷。明·张太素撰。撰年不详。此书论脉,除诊病外,宣扬人之智愚贵贱、寿夭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前附董志仁《太素脉考》。
【介绍】:见杨继洲条。
①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②指脾气。脾气主升,脾虚下陷可发生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治疗,补益中气就是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③运气术语。指中见之
证名。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可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②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灵枢·刺
恐惧与肾有关。肾精充足则肝血足而胆壮,肾精虚则肝血虚而胆弱易恐。恐惧过度则耗伤肾气,使精气下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肾,……在志为恐。”
经穴别名。《千金要方》:“腹胀满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穴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后《类经图翼》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