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易寒易热

易寒易热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肺娇胃弱,最易从口鼻感受病邪而患时行热病。故清·叶天士幼科要略》提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之说,以论证小儿“所患热病最多”。由于小儿具有“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因而病理上容易出现阴伤阳亢的证候;但是,小儿又具有“稚阳未充”的生理特点,身体的调节,适应机能也较脆弱。故易亢奋,也易衰竭,临床表现就有易寒易热的变化。参见易虚易实条。

猜你喜欢

  • 风不仁

    病证名。指皮肤顽麻,搔之无所觉知。《圣济总录》卷十一:“风不仁之状,皮肤搔之如隔衣是也。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血气不相与,凝痹结滞,皮肤厚,无所觉知。《内经》曰: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宜调气

  • 一号黄药

    见《红河中草药》。为大黄药之别名,详该条。

  • 隔汤

    即重汤。详该条。

  • 养胃

    即清养胃阴。是治疗胃燥津伤、胃阴不足的方法。症见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易饥,大便燥结,口干咽燥,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等。用益胃汤,五汁饮等方。或选用沙参、玉竹、麦冬、石斛、生地等药治疗。

  • 草蓐

    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分娩条。②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古代妇女分娩时,以干草铺床或炕为蓐(褥),故草蓐指产妇所卧之床褥,引申为妇女产后坐月期。

  • 昏晕

    证名。又作昏运。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多因阴虚所致。《证治汇补·眩晕》:“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详阴虚眩晕条。

  • 辣虎

    见清·龙柏《药性考》。为辣椒之别名,详该条。

  • 济生栝萎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栝蒌实、枳实(麸炒,去瓤)、桔梗、半夏各等分。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后淡姜汤送下。治胸膈痞痛彻背,胁胀喘急妨闷。若痰因火动者,加黄连。

  • 冷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 来甦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