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痧

猜你喜欢

  • 喇嘛穴

    经外奇穴名。见《北京中医》。位于天宗与腋后皱襞尽头的连线上,距天宗1.5寸处。主治咽喉炎。直刺0.5~0.8寸。

  • 虚损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亏而成。虚损病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证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

  • 脐下悸

    证名。指脐下悸动不安。常为奔豚证的征兆。多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

  • 刮痧

    推拿方法。又作括沙。用边缘光滑的瓷器或硬币,沾取植物油或温水刮颈项、肩胛、背部或肋间等处,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数次,到皮肤出现紫红色为止。常用于感冒、中暑、恶心、呕吐、头昏头胀、胸闷、腹痛、腹泻、食

  • 破伤湿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皮破肉伤,水湿浸入所致。症见口噤、不能吞咽、项背强直、疮口流黄水。用牡蛎末敷疮口,或甘草煎汤调服牡蛎末二钱;亦可用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水调敷疮上,并温水调服牡蛎末一钱。

  • 崔氏八味丸

    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

  • 胡桐律

    出《石药尔雅》。即胡桐泪,详该条。

  • 针解法

    针刺治疗中,促使针感传导的一种手法。《奇效良方》:“针解法:凡刺手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使气下行,以指上抑之,用针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

  • 阴虚发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

  • 肺火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肺火恶寒,肺受火克,毛窍常疏,不能固腠理而洒淅恶寒者,必兼咳嗽咽干,治宜清金润肺。”方用泻白散去梗米加黄芩、杏仁、阿胶,或甘桔汤加酒芩、山栀、麦冬、五味、酸枣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