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青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婴儿手足抽掣,多因妊母被风邪所袭;儿出生后,邪留脏腑,不得宣通,复感风邪,因而发病。其症多伴有壮热呕吐,睡时多惊,心神不安,身体强直,眼目反张。治宜祛风解痉。用羚角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苍术二斤,黑桑椹一斗,枸杞子、地骨皮各一斤。先将桑椹取汁浸苍术晒干,后再浸再晒,依法九次,后与余药为末,炼蜜和丸,每服百丸,温开水送下。治湿痰身重而软,倦怠困弱者。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病名。见刘斋甫《妇科三字经》。指两乳胀硬痛疼,憎寒发热的病症。即妬乳。详该条。
病证名。本症多因脾胃被水湿所侵,或过伤乳食,或外感风寒暑湿邪气,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致;也有因体质虚弱,突受惊恐,影响气机升降失调;或因多食瓜果生冷,过服寒凉之药,以致耗损元气,脏腑虚寒;或因病久脾虚,脾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王素经验方》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