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妇科医家。字素庵。原为开封人,后迁居杭州。曾任翰林金紫良医。著有《素庵医要》20卷,其裔孙加注数条后,在明·嘉靖年间付梓,易名《陈氏秘兰全书》,内含妇科175卷。其后,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桔梗汤第三方,见桔梗汤条。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天下至道谈》。即玉门或曰阴户。详该条。
病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证起嗽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作,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血眼红。”类百日咳,详该条。
眼科手术器械。见《眼科菁华录》。钢铁制作(见图125)。睑废、拳毛倒睫等使用竹夹后,卸夹时,用之割除干枯之皮肉,或割除攀睛胬肉等。图125
①泛指肌表或阳经所发生的病证,反映病变在表。②辨证上,如病者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阳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①病名。见《赤水玄珠·白浊门》。多因湿热痰浊下流,渗入膀胱所致。症见小便频数而痛,尿出混浊,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治宜渗湿化痰,清解热毒。可用二陈汤加木通、山栀、升麻、柴胡,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萆薢。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见该条。
病证名。又名湮尻疮。即尿布皮炎。为新生儿多见的皮肤炎证。小儿皮肤娇嫩,尿布潮湿浸渍过久,湿毒乘虚侵入,发于臀部肌表,而为焮红、粗烂;重则有丘疹、疱疹甚至脓疱形成。初起内服药以清热解毒为主,用银花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