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许廷哲《保产要旨》。即缺乳。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病证名。为小儿夏季泄泻,转为慢惊风的证候。因小儿脾胃稚弱,感受暑风病邪,以致吐泻并作,重伤脾胃。故额热,肢冷,四肢抽搐,转为慢惊。治宜健脾祛暑。用四君子汤加黄连、香薷、扁豆之类。
眼科病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宋代掌管医药事务的机构。主要管理宫廷统治阶级医药诸事,并对民间疾病医疗问题进行管理。院内设翰林医官院使、副使和直院等多种官职掌管该机构。并设有许多名目的大夫、郎和冠以翰林的不同职称,以分别其职位的高下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十二。多由草中花蜘蛛螫伤,复被水湿外浸所致。生于肌肤,起泡作痒,破流粘汁。外敷二味拔毒散。类似虫咬皮炎。即天蛇毒。见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皮肤生疮有白头,渐成脓,四周红赤,微痒而痛,甚则延及全身。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搽青黛膏。相当于毛囊炎。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复杂性肛漏的一种。症见漏管穿过臀部外侧,疼痛,脓水淋漓,往往形成多数漏管。宜挂线或手术疗法。参见漏条。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没药二两,芒硝、大黄各一两半,血竭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热茶水调下。治血灌瞳人,症见目睛疼痛,瞳人如血灌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