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出生后的营养、发育,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供给。《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临床上,后天营养失调或因病
【介绍】:见陈良佑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羌活、防风、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水煎服。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歪斜。如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病证名。指目若鹘鸟之眼珠突出而定睛不转之病状。见《银海精微》。又名鹘眼凝睛外障、鱼睛不夜。多因风热毒邪壅阻,眼络滞涩所致。证见目珠逐渐胀起,赤而坚硬,甚则突出于眼眶。眼珠转动失灵,胀痛难忍,视力锐减,
综合性医书。4卷。明·王肯堂撰,蒋仪校订。刊于1641年。全书分述临床各科病证。据蒋氏所撰凡例介绍,王氏此书“指其大要,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症用药,真昭彻如镜,遂以《医镜》名编”。卷1~3以内科病证为主
伤寒病六经辨证的纲领。是从《伤寒论》条文中提出来的。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卷一:“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六经提纲为:①“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录》。清·陈士铎述。16卷。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奥旨》为书名。卷1~4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卷5~13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
证名。《疡医准绳》卷五:“脚背或脚趾肿痛不可忍,以脚高悬起,其痛方止些;若以脚垂下,其疼不可当也,名曰倒拔肿疡。先用两面龟一味煎酒服,次服两面龟散。如不应,以蛇薯磨酒服,大效。”
【介绍】:明代官吏。字凤逵。颍州(今安徽阜阳)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陕西司郎中等官职。因为曾患暑症,后来发愿搜集古代名医治疗暑症的著述。先后经过十余年,编成《伤暑全书》2卷,是现存最早的暑症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