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又《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兑通锐,兑疽即锐疽。详见鹳口疽条。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
痛证辨证之一法。快与痛相对而言。指内有邪气实而作痛,外则不痛,表示邪实于里。《难经·四十八难》:“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
病名。多由风热邪毒犯肺所致。症见咽喉内生点如珠,故名。《喉科种福》卷四:“形如珍珠,红盘黄顶,散布于喉中,或纷见于口内。其痛异常,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身疼,以人参败毒散发表,大便结以防风通圣散外解内清。
书名。12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587年。卷1种子;卷2~3保胎及保产;卷4产后;卷5~10论儿科杂病;卷10~12痘疹。全书共200余篇,对于产科及儿科疾病论述较详。
【介绍】:见蒋宗武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惠畴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疫痧草·辨论疫邪由来》:“疫痧者,疫毒直干肺脏,而喉烂气秽,甚者直陷心包,而神昏不救,瞬息之间,命遂夭殂,毒气传染,枉死甚众。”参见烂喉痧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①黄丹四两,诃子(去核)八个,乌贼骨三钱,青盐一两,白蜜一斤。前四味分别为末,将蜜熬数沸去蜡面,下黄丹搅匀,再下余药至紫色取出。次用黄连十两,龙胆草二两,木贼一两,杏仁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