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证。”
见针方六集条。
《妇科玉尺》卷二方。香附、川芎、当归、白芍药、艾叶、熟地黄、麦门冬、杜仲、橘红、甘草、青蒿。水煎服。治血虚有寒,经水后期。若病甚,并半边头痛,加菊花、藁本、荆芥、童便,去艾叶、杜仲、香附、橘红。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烦悗的别称。指心胸烦闷。《素问·调经论》:“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马莳注:“惋宜作悗,《灵枢经》俱用此悗字。”
见《中药志》。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湖北人。李时珍的弟子,年幼时跟从李时珍一起编写《本草纲目》,查阅了古代的许多本草书籍,并且亲自查看实物,得到李时珍的传授,但不肯轻易为人治病,老年时方应诊,治疗常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