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被蜈蚣螫咬中毒。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一。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
五液与五脏的功能活动、经脉所过或开窍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因此,五液
【介绍】:见孙文胤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三方。生地黄(酒洗)、当归(酒洗)、炒白芍药、炒地骨皮、知母(盐酒拌炒)、牡丹皮(童便浸炒)、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一钱半,人参、甘草梢各五分。为粗末,水煎服。功能滋阴降火,养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之未老先白头者。见脑疽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度卿,号方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治病有良效,且不计酬。万历癸未(1583年)疾疫流行,昼夜为人治病,成活者众。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治法之一。即健脾疏肝。用健脾疏肝药以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症见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培土常用山药、苡仁、白术、茯苓等;抑木常用柴胡、白芍、佛手、青皮等。常用方如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