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详见水毒条。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临产。详该条。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参见传经尽条。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
病证名。阴茎包皮感染湿热毒邪,以致局部焮赤肿痛成疮。《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肿,下焦热,热气冲阴,阴头忽肿合,不得小便,乃至生疮。”此症暑天较多,婴幼儿包皮内积垢未除者,每易致之。治宜清热利尿,用导
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噤口痢。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滴耳治耳痛;涂敷刀伤,痈疔,杨梅毒疮,痔漏。成分见蒟酱叶条。
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证名。疰亦作注。指邪毒疠气传注心包所致的心痛。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凡人将理失度,阴阳俱虚,血气不足,复因风寒暑湿客忤邪恶之气,乘虚入于肌体,流注经络,伏留脏腑,毒击心包,
书名。系《史载之方》、《全生指迷方》和《洪氏集验方》三书的合刊。建国后有排印本。见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