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九十九》:“分水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后《针灸大成》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
①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由饮食水谷化生的精微,又称水谷之精、后天之精。《灵枢·大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散则视歧。
见《天津医学通讯》。1971;(6):1。为喜树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鼻痔、鼻瘜、鼻中息肉等。《灵枢·邪气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病名曰“息”,古来有两种解释:①《说文解字》认为:“息者,身外生之也。”这是认为鼻中赘生乃身外之物。②《圣济总录》一百十六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初生小儿腹泻与呕吐并见。多由哺乳过早、过量,或感寒热之邪,扰及胃肠所致。治宜抑制乳食。轻证,减少乳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乳量。重证,应禁食,给予静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女科》。指经行之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多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参见气血虚弱痛经、肝肾亏损痛经条。
伤寒方论著作。清徐大椿编释。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113方予以分类(纯以方分类,不按六经分类),证随方定,便于按证索方。该书对主方及其方类在阐析方面重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使读
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指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以致痰气阻塞于肺而致喘疾。”身热在表为肺风,气促不息为痰喘”。临床表现为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毛
指急性、热性的腹泻病变。因热邪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症见腹痛,泻下如注,粪便黄臭,肛门灼热,尿黄短,舌苔黄干,脉滑数等。
病名,指小儿疳积诱发眼疾。见《卫生宝鉴》卷十,又名疳眼、小儿疳眼外障、小儿疳伤眼目、疳毒眼、疳病攻眼症、疳疾上目。其发病多因脾胃亏损,精血不足,目失濡养,肝热上冲所致。眼部干涩羞明,白睛失去润泽,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