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呼吸喘急,喉间有痰鸣者。后世多称为哮或痰喘。《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类经》卷十三:“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阳内竭也,甚
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廉即上侧(面),内廉即内侧(面)。《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
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指用心过度,心血耗损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心血虚不得卧之症,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证也。”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归芍天地煎,
病名。指假孕症型之一。《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因当经著气伤肝,久郁冲于血海,似怀胎而无形,此名气胎。”多因平素肝旺易怒,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脉阻滞所致。症见经闭腹大,状如怀孕。治宜疏肝理气
眼科著作。又名《明目至宝赋》。4卷。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明·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593年。卷1总论眼病,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2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
书名。经利彬等编。本书共选《滇南本草》中的药物26种,绘出原植物线条图26幅(每幅包括该植物各部解剖图)。各药所附图说部分,均有释名、原文(根据两种《滇南本草》及其他各种文献校勘)、形态(根据现代植物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中府。见该条。
病证名。指大头畸形。《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小儿脑长头大,囟开不合,臂胫小,不能胜头。”常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视力和听力障碍,约有半数病儿发生惊厥。治以固肾为主,用地黄丸内服;用南星、白蔹为末,醋调,
病证名。属痛经证型之一。多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则血涩,冲任血行郁阻,不通则痛。每在经前或经行时,下腹部胀甚于痛,或兼胸乳胀闷不舒,经行涩滞不畅。治宜行气开郁止痛。方用加味乌药汤、七制香附丸、金铃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