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疔疮的兼证。疔疮发生走黄,沿经络寻找,可见一根芒刺直竖,即是疔苗,在此针刺出恶血,再艾灸,可宣余毒。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苍耳子,详该条。
【介绍】:见吴世昌条。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嗞煎烦躁病难安,躁促声音不感寒。语短气微尿主涩,长迟声细病多般。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疔疮要诀》:“此疔生在笑缝中。”位在鼻翼两旁。即鼻疔。参见鼻疔、迎香毒条。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即用夹法,详该条。
古病名。又名脾脏中风。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主症为发热,形如醉人,皮目瞤动,短气,腹满,身黄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