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肺虚身肿之症,泻利喘咳,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清利,或气化不及,小便时闭,大便时溏,即《金匮》脉沉自喘之正水,此肺虚肿症也。肺虚身肿之因,劳役过度,肺气久虚,
病证名。指脾受邪热所致的病证。《素问·刺热篇》:“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三。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四肢厥逆的现象。厥证有寒厥与热厥之分。寒厥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外温所致。证见四肢逆冷过于肘膝,指甲青紫,脉沉微细,疮亦灰白下陷。治宜温阳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去连
眼科病证。见《原机启微》。又名赤脉贯目。《审视瑶函》:“目不因火则不病,……赤脉贯目,火益炽也。”症见“或一赤脉,或二、三赤脉,不论粗细多少,但在此边气轮上起,贯到风轮,经过瞳外,接连那边气轮,……非
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见国医百家条。
出《神药经》。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方集解》。银花、连翘、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甘草。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薄荷,水煎服。治痈疮红肿疼痛,属热毒为患者。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清·邵澍辑于1829年。本书以辑录外科治疗方剂为主,不按病名分类,只记各方的适应症,缺乏论述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