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热
即热淫。详该条。
即热淫。详该条。
旧病名。又名产后肉线出。《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
皮色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参夭然不泽条。
病证名。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土黄身体冷,面色青,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若面目及十指俱青,不治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江西草药》。为海金沙根之别名。详该条。铃兰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又名草玉铃、香水花、草寸香、鹿铃草。为百合科植物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的全草。分布东北及河北、山西、山
见《闽东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豆稔干。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的果实。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甘、涩,平。养血止血,涩肠固精。治贫血,神经衰弱,
书名。22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名为“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在自序中宣扬“事不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鹘眼凝睛。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大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