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中医外科学》(上海中医学院编)。由禽类血吸虫尾蚴侵入肌肤而成。多见于养鸭地区的农民,有接触秧田水的病史。以小腿伸侧常见,而陷于泥中的脚部则不发病。其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丘疹或丘疱疹,疱底绕以红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心源。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著有《医彀》一书。
见下廉条。
指由六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禁忌,如太阳禁下之太早,阳明禁发汗、利小便、少阳禁汗、下、利小便,三阴“非胃实,不当下”等,见《脾胃论》卷上。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官。乾道年间(1165~1173年)保安大夫。曾对仲景书辨疑而作《伤寒辨疑》一书,已佚。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五色丹。见该条。
《古今医鉴》卷四方。白术(土炒)二两,陈皮(去白)、枳实(麸炒)、黄柏(盐炒)各一两,黄连(姜炒)、黄芩(酒炒)、茯苓、炒神曲,山楂肉、香附(醋炒)各五钱,贝母(去心)八钱,炒麦芽、炙甘草各三钱,砂仁
见《普济方》。为木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咽峡部。《喉科指掌》卷三:“双乳蛾,……生于关口上部两边。”证治参见乳蛾条。
【介绍】:清伤科学家。字晴川,号耀山。浙江萧山人。三世祖传伤科。承家学,亦以伤科专长。因接骨上髎在医籍均为零星记述,乃广为搜辑,以《医宗金鉴·正骨要旨》为经,诸子百家说为纬,参以祖传经验以及家藏《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