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痰

湿痰

痰证之一。①《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湿痰。”多由外感而生。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②指痰湿聚于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脾曰湿痰,其色黄,滑而易出,多倦怠,软弱喜卧,腹胀食滞,脉必缓,宜白术丸;或挟虚,宜六君子汤;挟食,宜保和丸;挟暑,宜消暑丸;挟惊,宜妙应丸。各宜从脾分治。”又名脾经湿痰。参见该条。湿痰有外感湿痰内伤湿痰之分。参见痰证有关条。

猜你喜欢

  • 王大纶

    【介绍】:明代医家。字怡冈。崇川(今上海松江)人。世医出身悉心研究大小方脉,尤擅幼科。觅古探今,积以岁月,成《痘疹心法》、《婴童类萃》等,合为《王氏家抄》。其所用方药,多有参考之价值。

  • 筋为刚

    出《灵枢·经脉》。筋性刚劲而坚韧,有约束骨骼的功能。

  • 二十六号豫象方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 风气内动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筋脉失养,出现眩晕、抽搐、昏仆及口眼斜、两目上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因其似风象的急骤、动摇和多变,故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

  • 阴虚喉痹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系指喉痹之因于阴虚者。若因肾阴亏损者,症见咽干少津,咽喉微痛而渴欲饮水不解,至夜尤甚,或耳鸣盗汗,腰膝酸软,牙龈出血,尺脉无力等。故张景岳云:“阴虚喉痹,其证亦内

  • 肺肾两虚

    泛指肺肾两脏同时出现的虚证。有肺肾阴虚与肺气虚、肾阳虚之别,多属久病耗损肺肾两脏所致。肺气虚、肾阳虚,可见咳嗽、气短、自汗、畏寒、肢冷,或见浮肿。治宜温补脾肾或补肾纳气。肺肾阴虚,可见咳嗽、盗汗、五心

  • 油风

    病名。头发突然成片脱落的病症。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鬼舐头、油风毒、鬼薙刺、梅衣秃。由血虚生风,风盛血燥,发失濡养所致。多发于头部。起病突然,毛发干燥,成片脱落,皮红光泽,自觉痒如虫行或不痒。严重时

  • 失正

    失,损失;正,正气。失正指由于治疗的失误而损伤正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 烂喉痧

    病名。见《喉痧正的》。即喉痧。清·叶天士云:“雍正癸丑年间以来,有烂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一团火热内炽。”参见烂喉痧条。

  • 赵恕轩

    【介绍】:见赵学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