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癞

火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心经所致。初起皮肤上出现如火灼之疮,大小不一,色赤,日久眉睫脱落,甚则肢节断裂。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猜你喜欢

  • 周溥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好学,后因体弱而学医,给人治病多有效验,求治的病人很多,对病人赠送礼品一概谢绝。他反对泥守官定的局方,曾为初学医的人编有用药歌诀若干首,在当地有

  • 胃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忌奶

    见顾膺陀《妇科集》。忌奶者,即孕妇之乳,小儿饮之,易致吐泻等症。

  • 舶茴香

    见《本草纲目》。为八角茴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 消瘀荡秽汤

    《石室秘录》卷六方。水蛭(炒黑,研末)、雷丸、红花、枳实、白芍药、牛膝各三钱,当归二两,桃仁(去皮尖,捣)四十粒。水煎服。治血臌。

  • 明矾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 瘟疫明辨

    见广温疫论条。

  • 胎疸

    病证名。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又名胎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

  • 十三窍

    即上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及前后阴,再加心窍(舌)、津窍(廉泉、玉英穴)、汗窍(毛孔)、精窍(茎)等,合十三窍。

  • 经血不断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