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病五十九俞

热病五十九俞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素问·水热穴论》:“治热病五十九俞……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抒、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也;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王冰注:即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大杼、膺俞(中府)、缺盆、背俞(风门);气街(气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云门、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五十八穴。按文中“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说明髓空当有二穴,而王注髓空为腰俞,便少一穴。今据《素问·骨空论》“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之文,拟补风府一穴,以合五十九俞之数。热病五十九俞与五十九刺所含穴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治疗热病的要穴。临床可相互为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腰骨伤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腰椎伤折,详见腰骨损断。

  • 脾足太阴经病证

    病证名。足太阴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

  • 惊风腹痛

    病证名。惊风兼见腹痛,多由积食伤胃,郁热生痰,复感外风而引起。治宜驱风导痰。用四磨汤加蝉蜕、钩藤。

  • 豆豉饼

    《医学入门》卷七方。淡豆豉适量。为末,用唾液和作饼,如钱大半分厚,置患处,以艾炷在饼上炙,饼干换药。治痈疽肿硬不溃,溃而不敛,及顽疮、恶疮。

  • 托盘疽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下石疽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因体虚、寒邪深袭,致使血液凝结而成。发于膝盖或两侧部的石疽,形如鸡卵,坚硬如石,活动时患部疼痛,皮色不变,无红热,难消难溃,既溃难敛。治疗参见石疽条。

  • 经闭发热

    病证名。清·《妇科秘方》:“此症因行经时及产后食冷水果等物所致。盖血见水则凝滞,初起每日生寒作热,五心烦热,脾土不胜,若半年不治,变作骨蒸,子午发热潮热,肌肉削瘦泄泻不止,须用逍遥散、紫金汤治之。”

  • 月信不行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

  • 白金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八角枫之侧根,详八角枫条。

  • 茶麸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