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厚,如鸡子黄涂罩舌上,多为湿热结于中焦,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宜清热化痰燥湿。
【介绍】:见沈允振条。
清法之一。亦称泻肝火、清肝泻火。用苦寒药物清泄肝火的方法。用于肝火上升,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口干苦、胁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等。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
【介绍】:见朱震亨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乘,侵袭,乘腑即六腑受病。《伤寒论·平脉法》:“诸阳浮数为乘腑。”成无己注:“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②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蚕豆壳,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落弓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儿落弓之症。此暗痧难识,必须审脉辨症,的是痧毒,看其身体凉热,唇舌润燥如何,然后治之。”宜大黄丸;如痧气未尽,宜救苦丹加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