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熏脐法

熏脐法

熏灸脐部治疗疾病的方法。《寿世保元》:“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能补诸虚百病,益寿延年。麝香五分为末入脐内,后用药末放麝香上,将面作圈围住,上用槐皮灸一百二十壮,不时需换槐皮。龙骨虎骨、蛇骨、丁香胡椒夜明砂五灵脂小茴香两头尖青盐,右各等分,共为末,入脐中,用艾灸之。……有拔病除毒,起死回生之功。”

猜你喜欢

  • 菱角菜

    见《广州植物志》。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 黄腻苔

    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厚,如鸡子黄涂罩舌上,多为湿热结于中焦,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宜清热化痰燥湿。

  • 沈慎伯

    【介绍】:见沈允振条。

  • 泻肝

    清法之一。亦称泻肝火、清肝泻火。用苦寒药物清泄肝火的方法。用于肝火上升,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口干苦、胁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等。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

  • 朱丹溪

    【介绍】:见朱震亨条。

  • 一览延龄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 乘腑

    乘,侵袭,乘腑即六腑受病。《伤寒论·平脉法》:“诸阳浮数为乘腑。”成无己注:“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

  • 浮热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②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

  • 蚕豆衣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蚕豆壳,详该条。

  • 落弓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落弓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儿落弓之症。此暗痧难识,必须审脉辨症,的是痧毒,看其身体凉热,唇舌润燥如何,然后治之。”宜大黄丸;如痧气未尽,宜救苦丹加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