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狗夺子

猜你喜欢

  • 伤寒论章句方解

    书名。6卷(章句4卷,方解2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

  • 衄血

    病证名。①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见齿衄、耳衄、目衄、鼻衄、舌衄、肌衄等各条。②指鼻出血。《丹溪心法·咳血

  • 瘿瘤发

    病名。《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脊之正中,近于大椎陶道身柱三穴之端,俱督脉之所络处,甚利害,急早托之……”指生于颈项后部之有头疽。证治参见痈疽条。

  • 神效祛毒散

    《疡科选粹》卷四方。当归二钱,甘草节、皂角刺各五分,木鳖子一枚,炒僵蚕、炒穿山甲各一钱,大黄三钱,朴硝二钱,蜈蚣一条。后三味为末,前六味水、酒各半煎汤,空腹冲服。治便毒。

  • 韦慈藏

    【生卒】:644~741?【介绍】:唐代医生。名讯。京兆(今陕西境内)人。善医术。武则天执政时(648年),曾为侍御医,龙景中(707~709年)任主管宫庭饮食的官员——光禄卿。晚年辞官归里,为人治病

  • 肝胃不和

    亦称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导致胃失和降。证见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等。治宜调和肝胃法。

  • 否(pǐ 匹)

    同痞。不通①指痞塞的证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否。”“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瘘候》:“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

  • 热入血室

    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病证。症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寒热往来,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有如下记载:①“妇人中风

  • 无头疽

    病名。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酿成。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多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等;外用阳和解

  • 摩挱(suō 梭)

    即按摩。参见摩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