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狗眵眼

狗眵眼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为风火眼之俗称,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沿肛痔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多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成。症见肛门四周皮肤扁平状隆起,痛痒出水,有奇臭,甚或延及会阴部,治宜解毒为主,可服升丹合剂(小升丹2.56克,黄柏5.12克,甘草2.56克,水泛为

  • 经来出白虫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水内有白虫如鸡肠,满腹疼痛。宜推虫从大便出。先用追虫丸(续随子、槟榔、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当门子),后用建中丸(黄芪、肉桂、甘草、白芍)。”

  • 火泄

    病证名。又称火泻、热泄。《证治汇补·泄泻》:“火泄者,暴注下迫,焦黄秽臭。”《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火泄,即热泄。脉数实,腹痛肠鸣,口干喜冷烦渴,小便赤涩,后重如滞,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泻

  •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

    见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条。

  • 气痞

    病证名。①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

  • 瞎子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

  • 胁下痞鞭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胁肋部满闷按之坚硬的症状。胁肋为少阳经脉分布之区,病邪与水饮痰瘀凝聚于少阳之募,故见鞭满。治宜和解或兼用攻消,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本症常兼见寒热,胸胁满闷,呕吐等

  • 胡芦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 足指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敦疽。见该条。

  • 太医院

    古代医疗机构名。系专门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保健组织。始设于金代,元、明、清各代均设太医院。其管理官员和医师等的职称常有变动,名目不一。如金设太医院提点、使、副使、判官等官职,总管全院的各类事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