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瑞竹堂经验方

瑞竹堂经验方

验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15卷。约刊于1326年。本书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共15门,计310余方。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闻中经验效方,选方较为精要。现尚存1795年日本复刻的15卷本。但国内在清初时本书曾一度失传,故编修《四库全书》时,又有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改编为5卷本者,分为调补、消导劳伤遗浊、喘嗽等24门,另附补遗1卷,共180余方。建国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眼梢头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梢头为锐眦。”即外眦。详该条。

  • 横痃

    病名。指梅毒发于腹股沟。见《外科正宗》卷三。由不洁交媾,染毒所致。初起如杏核,逐渐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治疗见杨梅疮条。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

  • 秉风

    经穴名。代号S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肩解。属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肩后肩胛岗上窝之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时有凹陷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和付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并有

  • 火化少阳

    运气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少阳属相火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其化以火。”

  • 外感三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 清咽凉膈散

    《疫喉浅论》卷下方。天花粉、栀子、玄参、浙贝母、薄荷、黄芩、黄连、金银花、大黄、风化硝、犀角、连翘。加竹叶二十片,水煎,入蜜一匙和匀服(或加入中黄)。治疫喉腐烂,痧点红赤,神烦气促,口渴,脉数,灼热,

  • 飞灶丹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小儿丹毒之一,系丹发于头顶部者。宜急用葱白捣汁调芨柏散涂之。

  • 虎胶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 常用中草药手册

    书名。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本书选录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中草药400种,按其主要的医疗作用分17类。对每种草药均附以简要介绍和插图,末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索引。196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酒积腹痛

    病证名。指嗜酒无度、湿热伤脾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酒积腹痛之症,痛而欲利,利下黄沫,天明即发,饮酒痛甚,小便赤涩。”治疗如痛而欲利,脉沉数者,枳壳大黄汤;口苦舌干,干葛清胃汤;利下黄沫,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