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玉尺》卷四方。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五灵脂(半生,半炒)。为细末,温水调下,治产后血晕。
即补阴。详该条。
病名。见《喉危治异》。多由阳明邪热上冲,或肾水虚亏,虚火上炎,致满口牙齿动摇,牙缝出血,或龈肉呈红紫色。治法:属邪热上冲所致者,宜清热泻火,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属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可
消法之一。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治法。详醒脾、消食导滞、补脾益气等条。
【生卒】:1770~1855【介绍】:清代蒙医骨科医生。世医出身。得家传有所创新。以听、扪和问诊诊断骨折。以蛇蛋花宝石按压法止血止痛,热熨患肢、上吊牵拉等为骨科治疗手法,效果显著。其后代亦均为名医。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
书名。1卷。清·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书名“春温”,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阐析其证治。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春温三字诀方歌》
病证名。①指风寒蕴滞生热,遍身如针刺者。《圣济总录》卷十二:“刺风者,以气血为风寒所侵,不得宣利,则蕴滞而生热,寒热相搏于皮肤之间,淫跃不能发泄,故遍身如针刺也。其痛甚若刀划者,谓之蛊风,与刺风相似,
病证名。指脏腑不调引起的不寐症。《症因脉治·不得卧论》:“在杂症门,则里热多而无表热者也。今注外感者七条,内伤者六条。”内伤不得卧,包括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肺壅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心血虚不得卧、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