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劳诸方》。详骨蒸条。
见《闽东本草》。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因产后气血骤虚,风寒乘虚侵袭,入于经络;或因产耗伤气血,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而致。症见四肢筋脉拘挛;若风寒侵袭,兼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等。治宜养血祛风。方用荆防四物汤(四
【介绍】:明末医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号觉迟子。先学儒,后学医。擅长治疗外科疾患,并将自己多年所用的验方汇集成《医说佛乘》一书。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便,方便,适宜。《灵枢·师传》:“中热消瘅则便寒。”便寒一方面指里热证病人喜欢寒凉饮食和居处环境,另一方面指里热证病人治疗时宜用寒凉性药物以清除里热。参见“便热”条。
指左右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两钓骨名曲颊,即上颊之合钳,曲如环形,以纳下牙车骨尾之钩者也。”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朱砂(研)、黄丹(飞)、白面各等分。为末,取蟾酥揉作丸,麦粒大,每用一丸,先刺破疮,放药在疮口内,以水沉膏贴之,再用五至七丸,葱汤送下,发汗即愈。治疔疮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