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痧胀腹痛

痧胀腹痛

病证名。指感受痧气而致胸腹胀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痧胀腹痛之症,忽尔胸腹胀痛,手足厥冷指甲带青,痛不可忍,不吐不泻,或吐或泻,按之痛甚,俗名绞肠痧,此即痧胀腹痛之症也。”多因受寒、阻湿或感厉气毒邪及山岚不正之气侵袭肠胃所致。治宜祛秽泄毒为主。十指青冷者,宜刺指出血;欲吐不吐者,宜盐汤探吐;攻刺胁肋,宜刺期门或双臂臑刮出红痧;腹痛,两足转筋抽搐,及小腹闷痛,宜刺三里委中穴;恶寒发热、脉浮大者,宜败毒散等方。参见、绞肠痧条。

猜你喜欢

  • 焫(rui)

    音义同“燕”,烧灼的意思,指火针或用火烧灼等一类治疗方法。《灵枢·病传》:“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 范思明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祖父范防御以小儿医闻名。思明继承家学,长于小儿癍疹。

  • 粘榔根

    见《文山中草药》。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 没石子

    出《子母秘录》。即没食子,详该条。

  • 破血

    使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达到祛瘀的目的。如大黄、桃仁、红花、水蛭、虫等。

  • 冒阳

    【介绍】:见昌阳条。

  • 夹裹

    正骨器械。用于骨折复位后的局部外固定。又称夹板。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治腕折四肢骨碎及筋伤蹉跌。”条下注有《肘后方》云:“小品方……以竹编夹裹,令遍缚令急,勿令转动。”这说明早期夹板用竹片制成

  • 治浊固本丸

    《医学正传》卷六引李东垣方。莲鬚、炒黄连各二两,茯苓、砂仁、益智仁、半夏、炒黄柏各一两,甘草三两,猪苓二两五分。为末,汤浸蒸饼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送下。治湿热流入膀胱,下浊不止。

  • 金匮玉函要略方

    见金匮要略方论条。

  • 季肋

    见《灵枢·经筋》。即季胁,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