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包

痰包

病证名。又名匏舌、舌下痰包。即舌下囊肿。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耎,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粘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当以利剪剪破,排尽脓涎,局部吹冰硼散,内服清热化痰之剂。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与重舌条互参。《外科正宗》卷四:“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防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断,捺尽以冰硼散搽之。”

猜你喜欢

  • 伤暑腹痛

    病证名。指暑伤气分,脾经郁滞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暑伤气分,长夏腹胀,食减、微痛,宜调脾疏肝。宜人参、广皮、白芍、茯苓、谷芽、益智仁。”《医钞类编·腹痛门》:“盛暑而痛,或泄利

  • 口骨

    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

  • 上髎手法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

  • 医寄伏阴论

    书名。2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病原、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并摘取《伤寒杂病论》中与伏阴症同属一派的阴病条文作

  • 对脐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下发背,见该条。

  • 产后小便不利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卷七。多因平素虚弱,产后劳伤气血,脾肺气虚,通调不利;素体肾虚,复因产后损伤肾气,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受阻,清浊升降壅滞,膀胱不利所致。脾肺气虚者,兼见精

  • 脉要精微论

    《素问》篇名。本篇较全面地论述切脉与观神察色的主要精微,故名。文中分述望、问、闻、切所搜集各种证候的临床意义,详论五脏脉象与各种病证的关系,提出四诊合参以决死生的重要性。

  • 脾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增水行舟

    属润下法。用于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尤以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为宜。代表方为增液汤。方中以大剂量的玄参、生地、麦冬增益津液,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

  • 脐中流血

    病证名。指脐中出血。若其血不多,夹水流出者,乃大小肠火旺,以致肾经干燥无水滋润所致。须以治肾为主,方用两止汤或障脐汤(《辨证录》:大黄、当归、生地、地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