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胎

猜你喜欢

  • 开喉剑

    见《天宝本草》。为八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眊(mào 帽)矂(zào 燥)

    证名。指目干涩少津,昏昧不适之候。《原机启微》剋“……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眊矂紧涩,赤脉贯睛。”参见目昏条。

  • 余德壎(xūn 勋)

    【介绍】:见余伯陶条。

  • 伤寒惊搐

    即夹惊伤寒,详该条。

  • 下昆仑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昆仑,见该条。②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内昆仑。位在足外踝后1寸,跟腱前缘凹陷处。主治偏风半身不遂,冷痹腰痛,脚重痛等。直刺0.1~0.3寸。艾炷灸3~5壮;或

  • 大戊己丸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荜茇、肉桂各四两,炮姜、良姜各六两。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湿泻。

  • 胃脘痈

    病名。①出《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指痈生于胃脘者。《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

  • (眼)大角

    见《异授眼科》。即内眦。详该条。

  • 壮阳草

    见《本草述》。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 祛痰丸

    ①《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人参、木香、煨白术、茯苓、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各一两,槐角子、半夏各七钱半,天麻一两,皂角(去皮弦,酥炙)五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