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饮

痰饮

病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古称澹(亦作淡)饮。指体内水湿不化而生饮酿痰。①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府,结而成痰。”因饮停部位、久暂不同,分为流饮留饮癖饮支饮溢饮悬饮肺饮伏饮积饮等。《赤水玄珠》卷六:“痰饮,胶固稠粘者痰也、清而稀薄者饮也,痰饮为病,所感不同。”《景岳全书·痰饮》:“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是即所谓饮也。若痰有不同于饮者,饮清沏而痰稠浊。”痰饮的形成,多因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输化失常所致。治宜温补脾肾固本,利水逐饮治标。②饮证之一。因饮邪留于肠胃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治宜温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等。本证一名流饮。参见流饮条。

猜你喜欢

  • 五夺

    夺,耗损。指气血津液严重耗损,元气不支,禁用泻法的五种情况。《灵枢·五禁》:“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 奇穴

    经外奇穴之简称,见该条。

  • 叉喉

    病名。又名叉喉风,见《重楼玉钥》卷上:“严氏赤散:治一切喉痹、缠喉、双单鹅、叉喉恶证。”本病见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故名叉喉。治疗:外用冰硼散、

  • 紧按慢提

    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紧,作急解;按,指下按(插),紧按慢提,就是急插缓提的意思。紧按刺激较重;慢提刺激较轻,故亦称重插轻提。

  • 胡麻

    出《神农本草经》。为黑脂麻之别名,详该条。

  • 疮疡辨阴证

    见《外科正宗》卷一。指辨识疮疡之属阴证者。如疮疡起病较缓,疮形平塌散漫,不疼或隐痛,或抽疼,皮色不变,或紫暗或沉黑,不热或微热;难消、难溃、难敛;病程长,溃则脓水清稀,脉沉细而无力,为疮疡阴证。常伴全

  • 黄帝脉诀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 人参鳖甲丸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二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人参、当归、赤芍药、炙甘草、柴胡、桔梗各一两,地骨皮、黄连、胡黄连各一分,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麝香半分,鳖甲(醋炙黄)二两。为细末,有青蒿一

  • 形寒

    形体受寒。《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形寒饮冷则伤肺。”或作身体寒冷解。

  • 脉数急

    即弦数脉。太阳表证,脉弦数,有躁烦、恶心症状者,为病向里传之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