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

瘀血

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器官内的。可因病致瘀,如跌扑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积瘀成瘕,甚至蓄血发狂等。临床表现较复杂,如面色黧黑,肌肤青紫,皮肤干枯如鳞状,局部固定性刺痛、拒按,紫色血肿小腹硬满,胸胁撑痛,经闭,大便黑色,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甚或出现善忘惊狂等,均属瘀血的见症。此外,久病多挟瘀,不少顽疾亦常从瘀血辨证论治。现代研究瘀血可包括以下几种病理变化的部分过程:①血循环障碍,尤以微循环障碍所致的缺血、郁血、出血、血栓和水肿等病理改变。②炎症所致的组织渗出、变性、坏死、萎缩或增生等。③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反应。④组织无限制的增生或细胞分化不良。

猜你喜欢

  • 人子须知

    见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条。

  • 来禽

    出《王右军帖》。为林檎之别名,详该条。

  • 太医院管勾

    金代医官职称。以医术高明的医生充任,不论资历。官阶从九品。

  • 火位

    运气术语,君火相火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张景岳注:“火之主气有二:春分后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主之,二之气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主之,三之气也。”

  • 萧飋

    飋通瑟。凉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

  • 太阴伏暑

    病名。《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详伏暑条。

  • 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部位。《灵枢·五色》:“挟绳而上者,背也。”张景岳注:“颊之外曰绳。”

  • 天哮呛

    即百日咳。详该条。

  • 天臼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

  • 湿气

    ①六淫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气,为长夏的主气。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影响脾的运化。外感湿邪,常见体重腰痠,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湿浊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