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KI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或于内踝下缘正中凹陷处取穴。一说:“在内踝下四分”(《备急千金要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
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可出现气逆、气郁、气滞、气陷、气闭甚至气机泄脱等病变。
养生术语。道家养身的方法。传说老子有九丹、八石、引气炼形的方法(见《列仙传》)。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针刺术语。出《针经指南》。“气”是指针下的得气感应。《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见诊家直诀条。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胎疝,卵偏重者,灸囊后缝十字文当上三壮。”《奇效良方》列作奇穴,名囊底穴。位于男性阴囊后十字纹中。主治肾脏风疮,小肠疝气,偏坠,阴囊湿痒,睾丸炎等。艾炷灸3~5壮;或
奇恒之腑之一。即骨髓和脊髓。髓由肾的精气与水谷精微所化生,有充养骨胳,补益脑髓的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精液和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六。多因生疥疮搔抓破皮,继发感染作脓,或湿热蕴毒所致。皮损形如豆粒,顶含稠脓,痛痒相兼。治宜内服秦艽丸,外搽蛇床子散。
养生方法。十六宜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形体锻炼,内容包括: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数叩,舌宜舔腭,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背宜常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