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刺得气后,以捻转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和次数的多少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切而转之……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现今一般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较慢,次数较少者
指口内有辛辣味的感觉。《医学入门·口舌唇》:“肺热口辛。甘桔汤、泻白散。”《张氏医通》卷八:“口辛,肺气上溢也。生脉散加桑皮、地骨皮、黄芩。”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或酒后怒火上乘所致。症见喉间卒然肿胀,顷刻转大,红肿疼痛。治宜泻热解毒,消肿止痛。用粘子解毒汤、泻心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飞疡喉、急喉闭条。
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指赤白带下。详该条。
小儿推拿手法。出《小儿按摩经·婴童杂症》。即指胸部的分阴阳法。详分阴阳条。
【介绍】:元代医僧。号忠顺药师。江西德兴烧香院僧人,1323年(至治三年)任五省采药使。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曾鼎《妇科指归》。孕后气血虚弱,下元不足,湿气渗于下,症见两足微肿不痛。宜顺气养血汤(党参、陈皮、当归、首乌、川芎、炒白芍、桑皮、乌药、阿胶、炙草)。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素有湿热郁结、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症见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渍胃脘,不胜苦楚,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脉多带弦。属本热标寒之症,不宜骤进苦寒,而当辛散。脉弦数者,
见《陕西中草药》。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