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外科大成》卷二:“生穷骨穴,即阴器之底也,色赤焮肿……。”证治同悬痈。见该条。
古代三类病因的合称。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妊娠肿胀兼有喘满的病症。多因平素脾肾阳虚,内有水气湿邪,孕至六、七个月胎体渐长,腹大异常,影响气机升降,运化输布失常以致水湿停聚,而出现遍身浮肿,腹胀喘满。宜温阳健脾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证名。指呼吸促急,胸部满闷。多因水饮射肺,脾湿酿痰,痰气壅阻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证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鲜葱白一枚,豆豉二钱,薄荷四分,粳米三十粒。水煎服。治小儿伤寒初起,头痛身热,发冷无汗。
病名。又名吹舌喉风。系因心血亏而火易动,肺气盈而水不升所致。症见喉风而面白,舌向上、或破或不破者(《咽喉经验秘传》)。治宜滋阴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参见吹舌喉风、阴虚喉风条。
《审视瑶函》卷三方。细辛、人参各一钱,赤芍药、川芎(酒炒)、牛膝(酒炒)、石决明(醋煅)、生地黄、山药、知母、白蒺藜、当归尾、防风各八分,五味子十粒。水煎服。治血灌瞳神。
①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又名妒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